為適應國民經(jīng)濟發(fā)展及交通先行的需要,國內生產(chǎn)架橋機的企業(yè)逐漸增多,形成多種產(chǎn)品系列(目前尚無國家標準)但起重行車(包括主橫梁縱移臺車)總成的構成基本一致,即吊具的三維運動均由設在起重行車總成上的驅動裝置提供動力。
起重行車總成上裝有3套(或4套)驅動裝置,每套都包括電機、減速機、制動器及動力輸出裝置(圖1),這使起重行車總成的重量很大,而起重行車總成的重量對主導梁來就是有害載荷,會引起主導梁截面增大、自重增加。為降低架橋機起重行車總成自重,筆者提出下述改進方案。
1起升機構驅動部分移出起重行車總成
無論是水平臂架式塔機還是動臂式塔機,其起升機構均置于起重臂之外,其目的就是降低有害載荷,同時起到平衡重的作用。在架橋機上我們也可以借鑒塔機的設計模式,將起升機構的驅動部分移出起重行車總成,布置在主導梁的尾端,牽引鋼絲繩固定在主導梁的前端。在架橋機架梁工況,由于其在架橋機后支點(后支腿臺車)之后,依舊起到平衡重的作用。這樣,在起重行車總成上只保留了動定滑輪組,減輕了起重行車總成的重量,參看圖2。
2起重行車主橫梁縱移系統(tǒng)采用牽引方式
目前絕大多數(shù)架橋機的起重行車主橫梁縱移采用自驅動方式,在施工中存在下列敝?。孩倨鹬匦熊嚳偝芍亓看?,自驅方式包括由兩側縱移臺車各自的電動機、減速器、輸出齒輪(或鏈輪)組成的兩套驅動裝置及相應的附件。②起重行車總成兩側的縱移臺車是分立驅動的,在移動中存在不同步現(xiàn)象,使起重行車總成在運行中啃軌、偏擺、運行阻力增大,運動不平穩(wěn)。③當坡度較大時縱移臺車因坡度載荷載因打滑而工作困難。引起坡度載荷的原因可能是自然坡度,也可能是因重載而造成的主導梁變形,使自行式起重車總成移動困難。④在雨雪天施工時,由于軌面附著力下降,自行式起重行車總成的運動有打滑現(xiàn)象發(fā)生。
為克服上述敝病,我們設計了牽引式起重行車主橫梁縱移系統(tǒng),見圖3,圖示為示意畫法,實際設計中一部分鋼絲繩在主導梁內穿繞以避免影響起重小車架橫移。
牽引式起重行力主橫梁縱移系統(tǒng)參照了塔機水平臂架的起重小車的行走機構,在主導梁的前端極限位置設立導向滑輪,在主導梁的后端極限位置設立驅動卷筒,用鋼絲繩聯(lián)結起重行車主橫梁縱移臺車底盤而形成閉環(huán)。由于架橋機主導梁上前后有兩臺起重行車總成,故應設置兩套相互獨立的牽引式起重行力總成縱移系統(tǒng),為減輕重量和成本,這兩套牽引式起重行車主橫梁縱移系統(tǒng)可采用單獨雙卷筒驅動機構,但必須設置各自的離合器和制動器,以保證獨立工作。
采用單軸雙卷筒驅動機構的另一項優(yōu)點是可以保證在喂梁過程中前后起重行車同步。在設計中我們還設計了無專用驅動卷筒而利用前述設在主導梁尾端的起重卷揚機兼做牽引式起重行車縱移系統(tǒng)的動力,由于架橋機的負載的升降運動不會與起重行車的縱移運動組合進行,利用起重行車的起重行車的縱移運動組合進行,利用起重行力的縱移工作是可行的。但設計中發(fā)現(xiàn)結構比較復雜,操作也比較麻煩,所以最終沒有采用。
3小結
經(jīng)過上述兩個方面的改進,在起重行車總成上只有1套驅動裝置(起重行車橫移驅動裝置),起重行車總成的自重大幅度降低了。以DLS900T/32MK架橋機為例,原起重行車(吊梁天車)總成重量是45210kg,經(jīng)改進后降為37070kg,下降了18&,每臺起重行車減重8136kg,主導梁上有兩臺起重行車,主導梁上共減重16276kg,相應可帶來主導梁截面縮小、自重下降等一系列相關零部件的改善,效果很好(圖4)。(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