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判到了最后,總算可以松一口氣了嗎?不,談判若要收得漂亮、收得有技巧,難矣!一要有備案,二要把握時機。
要有備案
有一回,一位年輕的先生和我談起他買房子的經(jīng)驗。當他和售樓小姐殺價到五百九十萬,還想再往下殺時,對方的老板親自出馬了。這時買方就開始嫌了,嫌房子顏色不對、梁柱不對稱等等。俗話說,會嫌貨的才是會買貨的。那老板也心知肚明,后來同意以五百八十萬交屋,但有一個條件就是必須當場做決定。
買方說要回去考慮考慮,畢竟買房子花的不是小錢。但老板很堅決,如果他回去了,隔天再來,還想再殺價,那就免談,也就是說出了這個門再回來,價錢就回到五百九十萬,絕不二價!
因為買方嫌東嫌西,而老板已經(jīng)照買方的要求減價了,如果還不買,出了這個門,就不是理想的買主了,老板要買方自己想清楚。
看起來,老板的要求似乎一點也不過分。于是,這位先生迫于情勢,當場決定買下來。
但事后他來找我,問為什么那老板不讓他爽呢?我問他,你買這個房子后悔嗎?他說,不后悔!我問,那貴嗎?他說,不貴,附近的房子都要價六、七百萬,這房子質(zhì)量好、價錢優(yōu)。但因為始終有被老板強迫的感覺,雖然買了,卻總覺得老板的方法不妥,使他心里老有疙瘩。
我聽完他的故事,心里就想,他為什么要讓你爽呢?對買方來講,到底務實重要,還是面子重要?
的確,如果要建立長遠的關系,在收尾時就要讓對方覺得很開心,或讓他覺得自己很聰明,才會有下一次的談判,換句話說,談判結(jié)束時,談判桌上只能有一個聰明人。這就是為什么談判的收尾難矣。
這里還牽涉到一個底限的問題,收尾要看底限。談判之前每個人心里都會有底限。在這個故事中,賣方由原來的五百九十萬降到五百八十萬,是他的底限,他要爭取比底限還要高的價格;而買方原來的底限是不超過六百萬,所以五百多萬是比他的上限還要低的價碼。
但許多談判學者建議,上談判桌的時候不只要帶著你的底限,而是要看有沒有別的“選擇”,因此要帶的不是底限,而是備案。舉例來說,那附近的房子都是六百多萬,于是你訂了一個六百萬的底限。到底是怎么訂的?可能是隨便訂的,也可能是手頭現(xiàn)金有六百萬,但這個底限卻是會變動的,如果遇到真正喜歡的房子,你的底限可能就不具參考價值,因為你會想盡辦法將它買下來,甚至可能會去貸款。所以六百萬的底限是虛的,不是真的。如果你帶著這個底限上桌談判,結(jié)果發(fā)現(xiàn)每個人的底限都超過六百萬,于是你也把底限往上調(diào),那這個底限就是沒有意義的,因為它使你什么都談不到。
套上先前買房子的例子來看,你從五百九十萬談到五百八十萬,比你原先的底限六百萬要低了,但這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如果不買這個房子,這附近還有沒有同樣大小、類似格局、你看得上眼的選擇?它的價錢又是如何?這就叫“備案”(alternative)。如果你原先看中意的房子比別的備案都好,那就是可以接受的。所以就不再是和你原來的底限比,是和你的備案比,因為底限隨時可能變得不實際。
談判帶著備案,可以成為你決定要不要接受的標準,也讓你不會錯失良機。
談贏、談敗都和備案有關,備案是決定你該不該收尾的重要關鍵。
要把握時機
你的備案是什么?如何知道別人的價錢是什么?答案很簡單,那就是要靠你自己搜集情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