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頻道
下載手機APP
當前位置: 首頁 ? 資訊頻道 ? 行業(yè)資訊 ? 正文

服務機器人“爆單”背后是一片產業(yè)新藍海

來源:全球起重機械網??人氣:5197
|
|
|

   原標題:疫情催生機器人應用新場景,將帶動中國服務機器人市場爆發(fā)


  服務機器人“爆單”背后是一片產業(yè)新藍海


  




  送餐機器人。


  




  移動“三合一”消毒機器人。(均上海颯智供圖)


  早上7點半,醫(yī)院物流機器人“諾亞”已經等候在門診標本接收處,工勤阿姨把分撿好的標本按類別裝進它的“肚子”。“諾亞”隨即啟程,依次經過生化免疫室、PCR(聚合酶鏈式反應)實驗室、手工免疫室和微生物室。各科室工作人員聽到語音提醒便知“諾亞”來了,他們會刷卡“開肚”,依次取出各自需要處理的標本。運送完畢后,“諾亞”又會回到“發(fā)貨點”進行自我消毒,一個循環(huán)大約用時15到20分鐘。


  無接觸、高效率、抗感染,機器人的優(yōu)勢在疫情中凸顯出來。今年一季度,滬上不少機器人企業(yè)都出現了“爆單”。比如,“諾亞”機器人已在瑞金醫(yī)院、公衛(wèi)中心、同仁醫(yī)院等上海十多家醫(yī)院“上崗”。由疫情催生出的機器人應用新場景不斷涌現,專家表示,這不僅將帶動一波機器人的市場熱銷,其中還蘊藏著一片關乎千家萬戶的產業(yè)新藍海。


  服務機器人火爆


  訂單量同比增加10倍


  “第一次見面,兩小時暢談,十分鐘看產品,馬上簽合同,全款提貨。”這是上海颯智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創(chuàng)始人張建政最近發(fā)在朋友圈中的一條信息,公司“三合一”消毒機器人的市場熱度可見一斑——原來半年銷量幾十臺,現在一個月的訂單就有上百臺。


  從2月底全面復工至今,上海鈦米機器人科技有限公司已恢復到春節(jié)前的產能,訂單量同比增加了10倍。兩個月來,在全國200余家新冠肺炎定點收治醫(yī)院,鈦米生產的數百臺消毒、隔離病房服務和醫(yī)療物資管理機器人一直“堅守”在抗疫一線。為應對激增的市場需求,這家成立僅5年的企業(yè)正謀劃擴大機器人生產基地。


  最近,位于上海的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二十一研究所(簡稱21所)機器人團隊也陸續(xù)接待一批新客戶,他們來自醫(yī)院、教育機構、商務寫字樓等不同領域。21所工程師王衛(wèi)軍說,從目前接單情況看,預計半年就能完成去年全年的訂單量。


  按照應用場景分類,機器人可分為工業(yè)機器人、服務機器人和特種機器人,因疫情而銷量大漲的物流機器人、消毒機器人都屬于服務機器人范疇。為何先火起來的是它們?


  上海機器人產業(yè)技術研究院院長鄭軍奇說,與技術驅動的工業(yè)機器人不同,服務機器人很大程度上是由市場驅動的——誰能給出固定的應用場景、獲得大規(guī)模的市場檢驗機會,誰就能獲得快速發(fā)展的機會。


  應用場景越明確


  機器人“新物種”登場越快


  消毒機器人原本不是機器人家族的固有品種,而是被“消毒”這一戰(zhàn)“疫”應用場景催生出來的。“它的兩大核心技術——移動和消毒都已相當成熟,二者組合在一起,就成了消毒機器人,而決定技術模塊怎樣整合、如何集成的,就是應用場景。”鄭軍奇說。


  新需求越多,需求場景越固定,就越有可能誕生機器人“新物種”。對于機器人企業(yè)來說,此次疫情就提供了這樣的契機。六年前,上海智蕙林醫(yī)療科技有限公司從一款醫(yī)院物流配送機器人起步,不斷深耕醫(yī)院服務場景。如今,他們研發(fā)的“諾亞”機器人實現了自動上下電梯、開門、避障等功能,能夠滿足醫(yī)院90%場景的運輸需求。為抗擊疫情,醫(yī)院又對“諾亞”提出了新要求:能在穿越污染區(qū)后徹底自我消毒。很快,公司就成功解鎖了這一功能,“諾亞”也再次升級,并收獲了多家醫(yī)院的采購訂單。


  在市場需求和應用場景的“倒逼”之下,構成機器人的各類技術模塊會自動整合,快速形成產品。上海颯智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的“三合一”消毒機器人,就是由原先分別生產凈化設備、消毒機器人、消毒水的三家企業(yè)進行技術整合,針對客戶的具體需求而推出的一體化解決方案。而整合了這些技術的機器人,距離走進千家萬戶的家庭服務機器人,或許只差一身裝扮。


  應用場景最豐富


  中國服務機器人市場潛力大


  來自全球機器人產業(yè)聯(lián)盟的數據顯示,2013年中國已超過日本成為世界最大的機器人市場。但在每萬名工人所擁有的機器人數量上,我國與世界平均水平(55臺)仍有較大差距。


  不少業(yè)內專家認為,三類機器人中,服務機器人是最有可能走進千家萬戶的那一個。“中國機器人的爆發(fā)機會在服務機器人市場。”鄭軍奇之所以這樣判斷,一是因為我國在這個領域起步并不晚,和國外差距較小;二是因為服務機器人的需求由市場催生,而中國是機器人應用場景最豐富的國家。


  “那些原本猶豫要不要用機器人的企業(yè)也開始‘入場’了。”21所所長施進浩也明顯感受到了機器人市場的“爆發(fā)”。最近,除了忙著“接單”,21所還在為即將推出的家庭服務機器人做技術儲備;申通地鐵正委托上海機器人產業(yè)技術研究院研發(fā)清潔機器人,該款機器人需掌握車內外消毒、清洗等多種技能;而未來,醫(yī)院的物流配送、清潔也有望被機器人“承包”。( 來源: 文匯報 記者 沈湫莎)

文中內容、圖片均來源于網絡,如有版權問題請聯(lián)系本站刪除!
?

移動版:服務機器人“爆單”背后是一片產業(yè)新藍海

相關信息

  • 中國企業(yè)推動全球水電開發(fā)
  • 在全球范圍內水電作為一種動力的情況下,我國公司一向在加快水電開發(fā),不僅在本地,并且在整個亞太區(qū)域及其他區(qū)域。依據國際動力署(IEA)的一份陳述顯現,在除印度之外的亞太區(qū)域,近45%的水...[詳情]
  • 美中競爭 新能源成新賽道
  • 8月5日,美國總統(tǒng)拜登簽署行政命令,設定2030年電動車占新車銷量比例達到50%的方針,屆時美國新出售的轎車中將有對折為零排放。電動車包含電池電動轎車、刺進式混合動力電動轎車和燃料電池電...[詳情]
?